每年七月的第二周是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医疗器械安全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禾滨始终坚持“安全、合规、团结、高效”的八字方针,将医疗安全视为重中之重。
由于我院致力于重症康复,大部分患者都有康复需求。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受到来自专业康复治疗师的训练指导,安全性毋庸置疑。但患者出院回家后也常常会使用到部分居家康复器械。
常见的居家康复器械都有哪些?
如何安全使用?
这些都是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
01
拐杖
包含单拐、四脚拐、腋拐等用于维持平衡。
使用前需检查拐杖底部橡皮垫是否完好,然后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一般到股骨粗隆高度)。行走时一般先出拐杖,再出患侧下肢,最后出健侧下肢。上台阶时先上健侧下肢,再上患侧下肢。
02
助行器
由主架、把手、架脚及脚垫组成,用于平衡障碍患者的辅助行走或站立。
使用前需检查助行器底部橡胶垫是否磨损、螺丝是否松动,确保稳定性。先移动助行器约20厘米,再迈患肢,最后迈健肢,步伐不超过助行器长度的一半。
03
持续被动运动仪(CPM)
通过机械传动系统带动人体关节进行规律性被动活动,用于消除关节肿胀、预防粘连等。
开放性伤口未闭合情况下则禁止使用,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若出现异常疼痛或关节肿胀加剧,应立即停用。
04
低中频脉冲电治疗仪
通过低中频电流刺激肌肉和神经,主要用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肌肉功能。
治疗期间需远离高频电子设备,佩戴心脏起搏器、妊娠期妇女及皮肤过敏者禁用。初次使用应从低强度开始,治疗中如出现灼热感或头晕需立即终止。
05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通过多腔气囊顺序充气-放气,对肢体施加周期性压力,模拟肌肉“泵”作用,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前需检查患肢,若有出血伤口或未结痂的溃疡、压疮则应暂缓治疗。治疗中需观察患肢皮肤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剂量。
我们该如何选择安全、合规的家用康复器械呢?我们应做到“两查一看一听”:
查看经营者资质
要到正规的药店或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购买,查看商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合法资质。
查看产品信息
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标签,查看产品的注册证号、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或产品备案证等信息,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证号真伪。
看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
并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
听取医生建议
再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和使用,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居家康复不是自我实验,而是科学预后,禾滨呼吁大家:安全无小事,合规方有效!请大家优先选择通过合规认证的康复器械,并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共同构建安全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