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风送暖 医路开花丨优秀作品分享(第一期)




禾风送暖 医路开花


优秀作品分享(第一期)







每一份

都值得被铭记

每一份

都值得被传颂


为:

  • 记录医者仁心

  • 展现医患温情

  • 传递禾滨温暖

2025年

上海禾滨康复医院开启

“禾”风送暖 “医”路开花

全年常态化暖医征集活动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优秀作品分享第一期内容,感受发生在医生、护士、护工、患者、家属、每一位禾滨人之间的点滴真情,让我们一起共赏佳作、齐沐温情。




   文字篇

1



作 品

01

百年仁心护佑期颐

禾滨以爱托起生命之春

患者家属:邱中薇



向上滑动阅览


在上海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有一家医院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银发族”的生命尊严——上海禾滨康复医院。

两年半前,我的98岁母亲在新冠愈痊后入住这里,从那一刻起,我们全家便与这家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医者仁心,技术为本禾滨医院的三病区以万奎主任为首的医生团队堪称“老年健康的守护者”。他们不仅以高超的医技为母亲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更以“视患如亲”的医德让我们感动。查房时细致询问每一处不适,调整用药时反复推敲,甚至主动加班跟进母亲的血氧指标。一位主治医生曾说:“百岁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护理如亲,细节见真情。以护士长为首的护士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母亲因胆小怕打针,护士小姐姐总是耐心哄她,夜间巡房时,她们踮着脚为老人掖被角的画面让家属动容。一位护士笑着说:“我们多走一步,老人就能少痛一分。”

环境如家,康复有“氧”。医院环境打破了我们对传统医疗机构的刻板印象,宽敞明亮的病房每日消毒无异味,窗外绿树成荫,母亲常能坐着晒太阳。每次去高压氧舱治疗采用进口设备,操作师严谨又幽默,母亲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放松配合……

人文关怀,温暖夕阳。更难得的是,医院注重老年的心理需求,让她们找回生活热情。母亲如今100岁,却常感觉“这里的医生护士,比儿女还贴心”。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上海禾滨康复医院用专业、爱心与创新树立了老年康复的标杆。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晩年生活的温度。谨以此文,向所有用双手托起夕阳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作 品

02

温暖医疗,从心出发

企划部:徐佳



向上滑动阅览


在医院这个充满故事的生命驿站里,我们不仅是身着白衣的工作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与希望的守护人。每一场精心策划的健康讲座,每一张用心设计的宣传海报,每一篇温暖真挚的推文背后,都凝聚着我们对患者和家属最真挚的关怀。这里的故事,从来不只是关于疾病与治疗,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连接。

在一个平凡的周末,康复科的治疗师和临床医生来到金山家访已经出院的周奶奶。

关于周奶奶的故事:2024年5月被车撞伤,左侧锁骨、胫腓骨骨折,右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最让人揪心的是,家住5楼没电梯,出院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她回家后的康复环境。5月21日出现咳嗽、发热,查胸部CT显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双肺肺炎。5月22日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来我院就诊。经过三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周奶奶顺利出院。

在我们到达周奶奶家时,她热情招待我们,为我们切西瓜,倒水,与我们聊家常。谁能想到,一年前,她全身多处骨折被送来时,连翻身都困难。

当奶奶说“现在能自己做饭、做家务了”时,我忽然明白:康复治疗最大的成就不是数据达标,而是生活重启那一刻,我们的工作从来不只是完成一项项任务指标,而是在患者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用专业与关怀点亮他们生命中的微光。

未来,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用创意和温度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把专业的医学术语化作通俗易懂的关怀,将冰冷的诊室变成温暖的港湾。因为我们深知,在这里,治愈的从来不只是身体的疾病,更是那些在病痛中需要抚慰的心灵。让我们用行动证明,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



作 品

03

人活着才有希望

八病区:龙玲霞



向上滑动阅览


每天清晨,八楼病房总会准时响起一个特别的声音——“啊,wujing~”。这声呼唤像闹钟般唤醒整个病区,又像晚安曲般为医护人员忙碌的一天画上句点。这个充满魔力的声音背后,藏着一个关于爱与坚持的动人故事。

声音的主人赵先生是位特殊的患者,而他嘴里的那句话则喊的是他的妻子吴女士。他俩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惊天地泣鬼神,也没有像现在流行的那样山盟海誓。对于吴女士来说,一切都来的太突然,在吴女士的世界里,时间放佛被定格在了2023年9月14日凌晨3点左右,赵先生突发头痛,伴随恶心呕吐,随即陷入昏迷……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她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没认识吴女士之前,我不知道“坚持”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爱”意味着什么,心想可能就像每个人嘴里说的那样,“坚持就是胜利”,“爱可以战胜一切”,可真的是那样吗?在赵先生漫长的康复之路上,妻子吴女士没有被打倒,而是始终细心照料,乐观面对困难,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希望。她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自信而又肯定的答案,是的!坚持就是胜利!爱可以战胜一切!

2023年赵先生的脑部手术成功给了吴女士坚持下去的理由,可术后的反复发热,赵先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因此吴女士将赵先生送到我们医院以求更好的康复治疗。刚入院的时候,赵先生浑身插满了管子,有气切、胃管、尿管、picc、脑室外引流瓶,甚至插着呼吸机,还有让人头疼的难题-压疮。赵先生到我们医院2周之后,病情开始好转,精神状态也慢慢有了起色。吴女士说最开始是手可以轻微动动,再到后面可以回应她,慢慢抬起两个手指比“YES”,比“OK”。我们正常人随手很轻松就可以完成的动作,赵先生用了半年。

今年4月赵先生已经是第6次来到我们医院了。这来来回回就是6次,从发病到昏迷半年再到转入我们科室普通病房。吴女士笑着用轻松的语气说:“我们进进出出三甲医院就是3次,就连后面给他封气切去另一家三甲医院起码5次,我手里可能最多的就是入院通知单,出院通知单,入院缴费单,出院缴费单。”她轻轻松松开着玩笑,可我听着却五味杂陈,吴女士每次都是拖着大包小包急匆匆来又急匆匆去,我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她口罩底下那张温暖的面庞。

吴女士说:“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想那么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他’。”爱是一种本能,本能反应让吴女士没有放弃赵先生,拯救了他。在她最累的时候,最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拿到赵先生一张张病危通知单的时候……很多人劝她放弃,她说:“这条路我现在还能走,我要走到不能再走的时候再去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目前我要做的就是把他治好,他才35岁,我想让他享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还那么年轻,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我没有考虑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我只考虑当下,我能帮他到什么地步。” 尽管赵先生因神经损伤失去了大部分记忆,不知道他妻子长什么样子,却始终记得呼唤妻子的名字。有一次我问吴女士:“值得吗?”她犹豫并思考了很久才回答我这个问题,她说:“我不知道怎么去定义‘值得’与‘不值得’,如果非要我给一个答案,那肯定就是值得的,因为赵先生现在很好,以后他也会越来越好。”最后,吴女士跟我说,“人活着才有希望。”是呀,不管是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还是对于家属来说,每个人都会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啊。

如今,已经可以自己踩着轮椅穿梭在医院走廊的赵先生,用他标志性的呼唤温暖着整个病区。每次看见他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像个小朋友一样跟在老婆屁股后面一声一声撒娇地喊着那句口头禅时,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常常学着他的调子互相打趣,让沉重的病房充满笑声。吴女士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人活着才有希望”的真谛——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希望往往藏在最平凡的坚持里,希望赵先生和吴女士的故事可以带给更多的人希望,当生命遭遇风暴时,爱就是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照片类

2



作 品

01

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我们早已是朋友

企划部:施佳凤



下病区的时候,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护工王阿姨正轻柔地擦拭着钟阿姨的头发,期间伴随着头皮按摩,为她抚去一天的疲惫,留下满房的清香。钟阿姨笑着说:“小王比我还要爱干净!康复训练的时候很累的,我很容易出汗,她总是及时地帮我洗头、擦身,时刻让我保持干干净净的状态。”王阿姨是钟阿姨的一对一护工,她们已经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平日里王阿姨会负责钟阿姨的所有日常,包括饮食、清洁、康复陪护等,大家同吃同住,已经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更像是多年携手同行的老朋友。


作 品

02

一束花 一群人 一场双向的奔赴

九病区:颜春情




向上滑动阅览


该照片拍摄于2025年5月27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出院前夕。与她初识时,她总是安安静静地玩手机,后面发现她竟是一个网上冲浪高手,聊到她感兴趣的话题时便会看到她喋喋不休的一面。她会跟我们八卦娱乐圈的瓜、安利她在追的综艺、分享热播剧的内容,这些时候她眼睛总是闪亮亮的。

但这三年,病痛一直在腐蚀着她的身体,久不外出皮肤呈现出病态的白,全身血管也近乎隐藏,每次打针或是抽血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斗争,每当看她强忍着眼中的泪花却佯装坚强的鼓励时,心中每每羞愧难当。

我们就这样平凡却开心的相处了近两年时光,得知她要出院的前一天,我们虽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庆幸和祝福,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当天在班医护人员为她送上我们诚挚的祝福,庆贺她即将奔赴下一场重获新生。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回应我们的是更加直接的真诚。疾病无情,但人有情,心有大爱,在接到花的那一瞬她潸然泪下,流下的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或许很久很久的某一天,她终于打败了围困自己的“恶龙”,回首自己精彩的战绩时会想到:当初有一群可爱的人,陪我走了一段艰辛的路。我尝试去懂你的痛苦,你亦尝试去理解我工作的性质,大家彼此的心慢慢靠近,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奔去,这怎么能不算是护患间最令人心动的双向奔赴呢!




   视频类

3



作 品

01

岁月相守

十一病区:吴龙静



病房的走廊里总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老爷爷陪着阿婆在病区的走廊,陪着老奶奶一起康复训练,带着椅子,累的时候休息一下,一起去医院的小花园散步,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幸福的轮廓。他们用半个多世纪的相守,诠释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无论疾病还是健康,始终不离不弃,相互陪伴。


作 品

02

医患同心 健康同心 以心换心

十一病区:唐沁盈




向上滑动阅览


夕阳斜照,撒满了阳光的十一病区的走廊里,刚结束完康复训练的患者由护工大叔护送返回病房。管床医生正在照常巡视病房,迎面就遇见了患者,立刻动身上前,亲切询问患者做完康复训练的感受和身体状况,自然地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胸前以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眼神中充满关切。患者认真回应着,医生听着患者的心率,观察着患者神情,患者一切安好,眉头逐渐舒展开来。随后便与患者开起了玩笑,由于患者脑部损伤肢体行动不便,医生想促进患者恢复,让患者与他击掌示意,患者努力地举起患肢,给予他最热情的回应。

这短暂的驻足交谈与互动,是康复路上最结实的支持,展现了医患同心、共克难关的温情。



恭喜以上小伙伴成功入选,礼物会在近期进行统一发放,敬请期待哟~

征集活动火热开展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稿,具体征稿详情可查阅→《暖医征集令丨“禾”风送暖 “医”路开花,与你共同记录禾滨的美》(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惊喜大奖等你来拿,快来参加吧~


分享